今天我们仍旧生活在“西学东渐”的延长线上
1583年意大利的耶稣会士利玛窦来到了中国。这件事被大部分人认为是西学东渐开始的标志。
西学东渐,指的是西方的学术思想传播到中国的过程。广义上,从古至今的西方事物传入中国,都可以叫作西学东渐。通常来讲,特指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时西学的传播。
利玛窦
西学东渐在我国近代化的历程中,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我国的传统文化,受到了西学的冲击,传统的伦理观、价值观,甚至是信仰都逐渐解体。
旧的学术框架被打破,出现了新的自然学科,引入了西方科技。君主专制遭到质疑,人们接触到了很多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,从而引起了之后的改革、运动和革命。
生产方式也在变化,民族工业逐渐兴起,商业得到重视。它给我国的思想文化、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生活等多方面,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。
那么西学东渐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?这一过程分为两个时期:
明朝万历年间,利玛窦等西方的传教士来到了中国。他们主要的目的,是为了传播天主教,额外传播了西方科技和文化等新鲜事物。
利玛窦不仅是传教士,也是位学识渊博的学者,先后编写和翻译了《乾坤体议》《几何原本》《交友论》等。利玛窦尊重中国传统习俗,还爱结交士大夫等统治阶层,用传播西学来带动传教。因此他把先进的西方文明传给了中国的上层社会。其中天文学、数学等,影响较大。可惜的是,这些知识并没有在民间传播开来,被统治者束之高阁了。
到了清朝,以德国人汤若望为首的耶稣会士,继续在我国传教,同时也传播西方知识。
汤若望
汤若望历经明清两朝,得到了顺治、康熙的重视。他在天文历法等方面做了很多事,曾著有《新法表异》《历法西传》等书,沟通了中西天文学,传播了西学。此外,汤若望还尽量把其他的欧洲科学知识介绍给中国。
后来罗马教廷改变了对华传教的政策,清朝统治者又禁教,西学东渐的进程受到极大的阻碍。
鸦片战争前后,西方人不断和我国接触,西学再度向东传播。战后,林则徐等具有远见卓识的清朝官员,秉承着爱国精神,主动地接受和学习西方知识。
林则徐命人编了《四洲志》,魏源在此基础上又编成《海国图志》,徐继畬著有《瀛环志略》。这时的“西学”又叫“夷学”,带有些许贬义。他们学西方,就为了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。之后的清朝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。他们利用西方技术,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,挽救统治危机。
值得注意的是,洋务派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,而不是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,张之洞还提出了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观点。
张之洞被视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
1866年为推行洋务,朝廷派官员斌椿等人考察欧洲12国,著有《乘槎笔记》。运动中,清政府还成立很多新式学堂和翻译机构。江南制造局和京师同文馆等,翻译了大量的外文书籍。随着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的陆续创办,国家急需掌握先进知识的人才。这时容闳提出了官派留学生的建议。
容闳是最早的晚清留学生之一,在国外他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先进,所以希望国家能培养留学人才。他的提议,得到了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,获得政府的认可。1872年第一批幼童赴美,后来又有三批。这些留学生中,著名的有詹天佑和唐绍仪等人,他们成才回国后,用所学的知识做了很多贡献。
与此同时,洋务运动中的福州船厂和北洋水师学堂,也陆续派学生去欧洲学习军事。其中最出名的严复,曾被派到英国学习海军。但是严复对于西学的传播,主要不在于军事,而在于其他方面。他翻译了亚当斯密的《原富》和赫胥黎的《天演论》,提出了新的教育、政治思想,被称为“精通西学第一人”。
严复是早期的维新派,其思想影响了很多人,康有为就是其中之一。戊戌变法时期,康有为、梁启超和谭嗣同等人,不仅要在政治上有所改革,在西方知识上也尽力学习。各种报刊和图书馆,逐渐兴起。康梁创办了《万国公报》和《时务报》,建立了强学会等团体。这些对于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严复
到了民国初年,“西学东渐”又有了新的变化。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满,认为西学的地位应高于中学,甚至可以取代中学。新文化运动时期,陈独秀等人宣传新思想、新文化和新道德,强调西方文化的先进性。他的观点,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,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
五四运动以后,传统文化已受到巨大冲击。很多人就中西文化又展开了论战。梁启超等人认可中国的古老文明,胡适则有不同的观点,他认为中国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必须的。这些都是围绕着中西文化的差异,对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,进行的思考和评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人也一直以不同的身份、形式,向我国输入西方的知识、思想和制度。在口岸,天主教教士和新教教士建立教堂,成立教会学校,开印书馆办报纸。
租界是“西学东渐”的重要地点
来华的探险家和殖民官员,也是传播西学的重要角色,如将领戈登和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等人。不过和明末清初时不同,这一时期的“西学东渐”,还是中国人主动向西方学习为主。
西学东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。关于西学和中学的讨论,始终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命题。直至今日,我们仍是生活在“西学东渐”的延长线上。
多孔材料为什么能吸声(隔音涂料与吸声材料:你真的分得清吗?)
在追求声学舒适环境的过程中,隔音涂料和吸声材料是两种常用的声学处理手段,然而它们在原理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。首先,隔音涂料是一种功能性涂层材料,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加介质密度和阻尼特性来提升结构的隔声性能。其工作原理基于声波传播的质量定律,即材料面密度越大,对声波的阻隔效果越显著。优质的隔音涂料可形成 2025-05-09 09:48:49厨房为什么适合放在东面(厨房在哪个位置最好)
在风水学中,厨房位于东方或东南方被认为是较好的方位。东方是日出的方向,在风水概念里代表着朝气蓬勃、充满生机,厨房位于东方被认为能带来积极向上的能量,有利于家人的健康和活力。东南方在风水上与木元素相关,象征着成长和发展,厨房置于此处被认为有助于家庭的繁荣,且东南方在传统风水观念里与食物的储存和烹饪的好 2025-05-08 07:35:19茶花为什么是冬季开花(茶花明明很漂亮,还能在冬季开花)
#秋日生活打卡季#我发现生活中养茶花的人很少,宁愿在家里养几盆月季,也不入手茶花。茶花的观赏性并不比月季低,它开出的花朵娇大艳丽,有单瓣和重瓣之分,叶片油亮带有光泽度,花期正好处于寒冷的冬天,能够为单调的季节增添一份色彩。按道理来说,这么优秀的茶花应该会受到大家的追捧才对,为什么生活中养护茶花的人那 2025-05-08 05:29:09木地板为什么隔温(家里铺地暖为什么不建议你用木地板?)
为什么铺地暖不建议使用木地板呢?这个问题大家都听说过吗?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铺瓷砖作为地暖地面的首选材料,那为什么木地板不适合呢?安装地暖的目的是为了取暖,因此需要选择导热性较好的材料,这样既舒适又节能。与此相比,瓷砖的导热性更好,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。还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。第二,铺设木地板时需 2025-05-07 05:20:34防风是什么功效与作用(每日一药之防风)
防风性味归经:辛、甘、微温。归膀胱经、肝、脾经功效:祛风解表、胜湿止痛、止痉应用:1、外感表证。常与荆芥相须为用,无论外感风寒、风湿、风热表证均可用。2、风疹瘙痒3、风湿痹痛4、破伤风此外,取其升清燥湿之性,可治脾虚湿盛,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,肝郁侮脾,肝脾不和,腹泻而痛。趣记:荆芥--祛风解表 2025-05-07 01:24:51为什么要做墙面抹灰(没想到家装墙面用抹灰石膏好处这么多)
抹灰石膏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,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墙面和顶棚的抹灰找平,其具体作用如下:找平基层能有效填补墙面或顶棚基层表面的不平整,为后续装饰装修提供平整的基础,确保墙面和顶棚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达到要求,例如在砖石、混凝土等基层上涂抹抹灰石膏,可使基层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。保护墙体形成的抹灰层可 2025-05-06 05:57: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