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龄计算器 网站地图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常识 >

旅游景点推荐:墨脱,又一个被国人发现的旅行圣地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13 08:12:05    




01.

墨脱难,难于上青天


关于墨脱,首先被想起的应该就是那条全线仅117公里却修了50年的路。


海拔从7000多米,急速过渡到低谷地带的200米山势异常险峻。



这条路,是墨脱人的恨,更是修路人的噩梦。


墨脱公路,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地带,历经5次大修,不计其数的小修。




地质条件复杂,备受雪崩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“偏爱”,墨脱公路地质条件之差,行车之艰辛,维护之艰难,堪称世界之最。


据说当年的修路工人都提前写好了遗书。




去墨脱有四怕怕雪崩、怕泥石流、怕猛兽、怕蚂蟥。


曾经每年都有人不幸摔下悬崖、掉下河沟而死亡,或被雪崩和泥石流卷走,或因在雪山上迷路而被冻死。



这些“怕”都是无数人在外出回来时用生命铸就的。


在那些通往外界的羊肠小道,被江河隔离的索道,都埋葬着无数前辈的生命。




墨脱,身处藏地的高山险滩之中,即使今日去走仍是险象环生。


路上依然会遇到滑坡等自然灾害,当然还要注意无处不在的蚂蟥。




02.

神秘的人祭“血池”


墨脱的传说很多,其中最有名的,当属墨脱的“血池”。


《藏地密码》中,亚拉法师回答卓木强巴有关血池的问题:“你知道第一块成型的血池在哪里出土的吗?西藏墨脱巴日村!”。



血池,一种保护门不被打开的机关,用人血使一种力大无穷的纤维放松。


它外表看上去很难令人接受,因为它是将人的不同器官(很多)放在不同的血池中浸泡。



但是它的防范性非常有效,因为只有将正确的器官放入正确的血池才能打开机关。


而且它利用了各种器官的不同功能,来产生打开机关所需要的液体,是人祭的产物。




也许正因为这“惊世骇俗”的“血池”,才让墨脱的身上背负着一层厚重的神秘面纱。


也正是因为这层神秘的面纱,才让人们对“神域”趋之若鹜,想要去一睹墨脱娇媚神秘的风光。




03.

“奇葩”的出行方式


喜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岭之间,居住着珞巴人,他们的出行方式有些特别。




数百条江河水流湍急,多数流速超过10米以上,落差大,水中巨石、暗礁布满河床,两岸陡峭。


少数平原处溪流架有木桥外,绝大多数是藤索桥或藤溜索,舟船仅在下游使用。




/藤溜索/


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股,对接成所需要的长度,拴在两岸的树上,有一个硬藤做的圆圈套在八根藤条上。


过江时,人钻入硬藤圈内,放在腰部,脸朝上,双手抓信藤条,交叉用劲拉藤,双脚配合向前。




/藤索桥/


藤索桥是一奇特的桥,没有桥墩,不用木板,一个铁钉也找不到,整桥用的是白藤。




珞渝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多种藤本植物,其中白藤较多,常绿本植物,茎蔓细长,有40米高,柔软而坚韧,它是编织篮、筐、椅、箱等用具的好材料,也是藤索桥的原料。



通过这种桥还得掌握它的特性,如它的弹性大,你的脚步得顺着它起伏而落脚。


它弹起时,你的一只脚也得“因势利导”而抬起,它跌落时你再踏步向前,就这样一高一低、一起一落向前行进。


/藤网桥/


藤网桥整个呈管状悬空,多位于峡谷谷险要的河段,行走其上时,桥随人的重力与河谷风吹送,左右晃悠幅度较大,但整个桥近似密封,颇为安全。




04.

奉为神域的徒步圣地


在藏语里,墨脱的传统意义为“隐秘莲花盛开的地方”。



墨脱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,路途异常繁复艰险。


居住在墨脱的当地人依旧过着原生态甚至与世隔绝的生活。



因而这里被众多驴友和背包客奉为神域,备受推崇。


也因此让墨脱成为了极度热门的徒步路线之一。



从位于林芝的八一镇或波密县出发,就可以进入墨脱县。



虽然进入墨脱县的道路极为艰苦,但在短短几小时的跋涉途中,便可以领略到千姿百态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。



清兵首领刘赞廷在初到墨脱时,曾说过:“森林弥漫数千里,花木遍山,藤萝为桥,诚为世外之桃源。”足见墨脱的魅力有多大了。




寒冷的高山寒带景观炎热潮湿的热带景致,都可以在跋涉途中领略殆尽,真可谓算的上是“一山显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。



在墨脱丛林密布的溪谷中,无数古老的树根深深根植于泥土当中,


日复一日吸收着绵厚土地的力量。




在溪谷奔流的河水中,你可以发现最甘甜的清泉。




也可以在雄浑的山宇中,遥见宇宙的浩瀚和璀璨的星空,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祥和。


相关文章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